京东6.18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回复: 0

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将恢复增长,但增速预测有分歧

[复制链接]

1586

主题

739

回帖

6687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687
发表于 2023-4-16 15: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侯瑞宁
- I5 _' N, O3 T
& {0 \7 n7 w/ d7 Z. V' X& P
继去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历史首次下降后,今年天然气消费量有望实现增长,但目前各机构的预测增速呈现较大差异。. V6 P# [' c5 c0 K+ q$ u& B
4月15日,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联合发布的《中国天然气行业年度运行报告蓝皮书》(下称《天然气蓝皮书》)预测,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4440.57亿立方米,增量为778亿立方米,增长21.23%。
0 i+ O% M, H# k  _9 g* i6 R. D/ R这一增长幅度高于2018年的天然气消费增速。是年,在“煤改气”等政策的影响下,国内天然气迎来快速发展,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2803亿立方米,创下18%的增长幅度。这是近十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最高增速。
: e- y  H9 f7 d# E5 |去年,在国内经济放缓、疫情防控以及高气价影响下,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为历史首次。
3 x$ @$ o& a) R《天然气蓝皮书》表示,今年受国际地缘政治、国际LNG价格、中国能源转型政策等影响,中国天然气市场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十四五”时期,国内天然气消费将从快速发展迈入中高速增长,并向稳定发展转变。中国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带动能源和天然气需求刚性增长。
  b$ t# w7 N. a6 d该蓝皮书认为,目前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到10%,远低于国际23%的水平,中国天然气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y" v2 }) a: d6 V- S* k
该蓝皮书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指数研究中心联合等编撰。
. s4 c7 q$ Z- D- ~5 y3 T6 m与该机构的乐观数据相比,国内其他研究机构对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速的预测保守很多。7 d/ v! c7 s; V2 S4 E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3月底发布的《2022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数据预测,今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8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
1 Y2 U3 b9 q5 T8 H8 G该报告表示,在宏观经济稳增长背景下,GDP增速回升将拉动用气需求增长;疫情影响减弱,用气行业特别是商业服务用气迎来利好;在“双碳”战略下,天然气继续在能源转中发挥作用。但国际气价维持较高水平与替代能源快速发展,仍将持续抑制用气需求。5 g$ u& v4 }( r& J$ }9 K1 q6 v7 f
此前,天然气行业研究咨询机构北京世创能源预测,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量为3713亿立方米,同比增速为4.6%。
8 Y. S% E6 L- z北京世创能源认为,在经济放缓、煤炭供应相对宽松、油气价格相对高位的背景下,2023年天然气市场处于不景气期的可能性仍较大。8 R3 v3 b, A. P5 x2 D* G0 j2 h
4月15日,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等还联合发布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U0 b7 s8 ~7 Y" Q3 C. n这相当于少用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29.4亿吨的二氧化碳。# `1 M, `: \- u+ N2 `9 P
能耗强度是指创造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能耗强度越低,说明消耗的能量越少,GDP的质量越高。* e' |9 \- u0 t! e
长期以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态势,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粗放型资源消耗推动,未实现与碳排放脱钩。
1 V, b3 D- f" i# R) n& \, `2001-201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GDP一样保持高速增长,一度年增长率高达18%。200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R! I1 z" |$ z% c+ ?. F* [- z/ _去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  u* c6 U$ ^+ z9 M
谈及2023年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展望,蓝皮书表示,应在五个方面加强建设。
. e: v& J- r6 e5 b一是加快建设碳排放数据体系,为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的增加建立基础。
3 @: a1 d' T* f* I, A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45亿吨。未来,将延伸到八个高耗能行业,具备碳排放数据基础的子行业有望率先被纳入碳市场。
+ n. p% J6 l" ]* O4 H: D2 ^$ M因此,蓝皮书建议,政府应当加快推动碳监测、碳核算、碳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以帮助企业进行精准的碳排放数据预测与核算,加快建设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数据体系。! t* C  v1 p/ q% d1 I. e& S5 U
二是推动非履约机构与个人相关细则出台,为全国碳市场丰富交易主体创造条件。当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仍以履约机构为主,从国际经验以及地方试点经验来看,非履约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纳入将是应有之义。
- b  z5 l: p" K+ F0 z/ N( [3 s1 {三是引入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发挥风险对冲以及价格发现的作用。' l- q  O/ F- `: R& {( K2 B
四是尽快出台全国范围内的碳市场稳定调节机制。参照国际与地方试点碳市场的经验,为全国碳市场设置价格限制、持仓限制、成本控制储备等市场调借机制和工具;参照欧洲等市场的改革经验,建立碳市场自身制度的定期审查和修正机制,为碳市场植入制度动态优化的基因。
2 T1 z0 D/ X+ N# X7 I  t% g五是加深与全球碳市场合作,探索国际化道路。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中国应当提前布局碳市场合作方案的研究,为可能面临的问题准备好预案,以便应对未来碳市场深入合作、跨境连接的需求。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2 00:11 , Processed in 0.0366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