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神十五乘组在轨130天 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h) B5 |' n0 }9 q* _, L
在浩瀚星空与蓝色地球之间,属于中国的“天上宫阙”正在缓缓飞行,头顶是我们追逐的万千星光,眼前是我们热爱的壮美山河,站在宇宙长河的时间线上,中国空间站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 N# L; T( Q# X. P: P1 e! ~ 此时此刻,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太空中,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在轨130天,在这130天的时间里,三名航天员持续在轨开展了各类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了多项阶段性成果。
& S1 n, q* C4 m# x/ ?! E 六大项任务稳步推进 神十五乘组工作繁忙; f A: d4 C1 ~. c% m9 F# c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目前航天员的在轨工作非常繁忙,来看看他们的任务清单。' ~% w4 D. m* b$ G
主要有六大项,分别是:开展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工作;完成15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与测试,开展涵盖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4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实施3至4次出舱活动,完成梦天舱扩展泵组和载荷暴露平台设备安装等工作;验证货物气闸舱出舱工作模式,与地面协同完成6次货物出舱任务;开展常态化的平台测试、维护及站务管理工作;开展在轨健康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等工作。
6 d5 `* d+ Y/ {# @2 v: @ 多个"首次" 空间站科学实验项目成果丰硕. z3 B" e; G$ l
那么这些任务都完成得如何呢?大家最关注的神秘的空间站科学实验项目,在轨130天的时间里,神舟十五号乘组利用无容器、高微重力、变重力等科学实验柜,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其中多个项目都属首次。
% _3 s V8 e M: D. a! f 在轨期间,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监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8 [& H8 A# C) V, v' z: q8 A
$ x( j/ ^$ V+ m% i1 l9 U 近日,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顺利完成在轨试验,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该技术在轨验证。 x( E4 N6 w9 M( y
& B" _3 l: Y2 Y 斯特林热电转换是空间新能源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可以将热能高效转化为电能,并有结构简单、质量轻、启动快等优点,能够减少对传统太阳能的依赖,在未来载人月球及深空探测等空间任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原理是英国科学家斯特林在1816年发明的。0 a1 }- ]9 t d) C7 C
一个月前,在地面科研人员和航天员协同配合下,梦天舱燃烧科学柜中的实验系统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
3 j% t* h; E. m: i ) ]* ~* o- g0 x+ w! H; a( e" J& G6 U! L
点火实验采用的是甲烷作为燃料,高速相机清晰拍下了整个点火和燃烧过程。此次点火实验采用甲烷作为燃料,先后两次点火共持续约30秒,高速相机下传的实验画面清晰展现了甲烷预混火焰受扩散火焰包围的形貌。此次实验验证了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功能的完备性,以及整体实验流程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为后续空间科学燃烧实验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 W0 x( k. c* D; ^; U/ l$ T: s, H 三舱部署的实验柜可开展上千项科学实验% H/ [( H- U) A; W K! W; b. `; P
空间站各舱段内的四面都装有实验柜,刚才提到的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是在航天基础试验机柜完成在轨验证的。
7 e/ L2 z }7 e* U; _ ! Z' c6 w$ F5 d ]* w8 M
航天基础试验机柜位于梦天实验舱靠近节点舱的一端,航天员的“脚下”。从外形来看,航天基础试验机柜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太空抽屉”(载荷单元)组成,每个“太空抽屉”里的试验项目都各不相同,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就位于机柜的左下角。
u5 Q( M0 S! E) p
! p$ ~1 O9 }* j 一枚小小的“太空抽屉”,在方寸之间,装进了我们对浩瀚宇宙的探索和追问。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三舱部署的多个实验柜可开展上千项科学实验,并最终惠及我们的生活。! x; l( i/ p8 L$ m
神十五乘组已经完成3次出舱活动
6 g- e+ E+ o$ u$ N0 t7 Z& r! V1 B 出舱活动是航天员在轨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3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三次出舱活动。
1 [$ f- E; |! t0 ^* p' i1 n/ z
3 y5 ^! w) B9 t8 A; V" { 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5 S9 D0 o" j1 N& r' f3 _" Y 5 L) t2 B' k8 W- h, g1 C
除了航天员出舱,还有货物出舱。神十五乘组陆续开展了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等载荷已完成出舱安装,通过在轨航天员或地面操作的配合,将需要出舱的货物送出舱外,根据任务需要也可将舱外的货物送进舱内。突破掌握此项关键技术,可大幅提高舱内外货物交换效率,减少航天员出舱次数和工作量。
7 c% [' p9 M) n- |3 }( a3 ? "太空维修工"有绝活 开展测试维护等工作
+ ~6 M1 Z+ R5 n5 S: F0 d4 w 神十五乘组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常态化的平台测试、维护及站务管理工作。据了解,目前,三名航天员已经对梦天实验舱高精度时频实验柜、超冷原子物理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在内的多个科学实验柜,进行了参数调优及性能测试。. [% n7 s. J2 y9 v3 b
空间站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想要让这个“家”保持长期如新,就需要定期维护维修。前些天,神十五乘组还化身“太空维修工”,对他们的健身设备“太空跑台”进行了维护,技能满满。# c3 n5 }0 s' }4 g8 k
现在看到的是航天员张陆正在使用残渣收集器,清理太空跑台。中国空间站为满足长寿命要求,会以定期维护、定期维修、适时维修的原则,根据空间站内的各产品的具体情况进行预防性维修维护。这也是保证航天员在轨安全、空间站正常可靠运行、优化空间站设计、降低运营费用和延长空间站寿命的一种有效手段。" S* L1 A: L+ S! p, U
$ X. A1 @4 F0 ]$ Z/ `9 G* Z% Y- e
现在看到的是航天员正在使用数字万用表对太空跑台进行测量,帮助地面科研人员充分了解中国空间站内的产品状态。为帮助航天员们成为合格的“太空维修工”,地面科研人员对航天员们开展了系统且缜密的训练。严格训练加天地协同,有效保障了航天员在轨维修的有效性。% c4 ]" q/ V4 d6 ]- }
最后,太空跑台维修工作顺利完成,扣好盖板,成就感满满。& s3 t4 \0 f" s1 ] s
开展在轨健康防护锻炼 在轨训练等工作. u, M' Z! H4 S% z4 V4 o* A" B
在轨锻炼也是三名航天员持续开展的工作,为了让航天员们保持良好状态,空间站里的“健身设备”可不少。
+ X9 d. k" O& ]7 k, X) O ( i) k( a( _5 I( y2 G6 {
除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这类“元老级”锻炼装置以外,借助梦天实验舱的抗阻锻炼装置,航天员还可以进行划船、深蹲、硬拉等基本体能锻炼动作,有效应对长期航天飞行中失重性肌肉萎缩和骨丢失的问题。
4 w6 Z8 D% b9 y# B i* {6 } & k* {( D: l/ o; b+ Y
太空出差,工作内容充实又饱满,太空生活丰富又精彩,根据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在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计划于今年6月返回地面,我们也期待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神十五乘组带来更多惊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