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基金经理“押注式投资、抱团式买股”,该停一停了!5 w' J" E+ {2 U
近几年,极致风格的基金经理陆续出圈,他们凭借着单押某一赛道在风口吃尽红利,基民用脚投票,疯狂涌入这些基金,基金规模的大幅上涨让基金公司乐开了花。# `: F, x) Y% H" V9 q, t& d
于是,当某行业火爆时,各大基金公司也会瞅准了时机快速推出相关行业基金,以此来吸引基民投资,而很多小白基民也就此上当,根本不知道自己买的基金背后的基金经理到底懂不懂这个行业。
7 p. {7 ]5 |- a Z1 R/ L8 { 这事多数基民都不会陌生,最近一次应该是新能源。
/ T5 l9 v5 T. u# b 9 T: z% B: G2 N% z4 _9 ?+ U/ B
在21年的那场新能源狂欢中,每天都有新能源新基金发行,各大金融APP的基金首页都是新能源基金,仿佛你随便买入哪个新能源基金,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
( @" F/ p, d4 T% c 然而,结局相信很多人也体验到了,22年至今,新能源的风过去后,庄家离场,只留下满地的韭菜度过了“伤心2022”。5 o& ?% a" E6 U3 E: n
3 G+ K. w) @3 M+ y
新能源不是唯一一次,还有元宇宙、白酒、医药、半导体、5G、军工等等。; f2 l* ?+ X: O$ V4 M" ~
基金规模上涨可以给基金公司带来很多好处,投资上他们有更多资金可以使用,钱多了设备也能换好的,更能筛选出好的股票,也有钱雇更多优质人才来继续创收;基金规模涨起来,基金经理也更有“财力”去购买优质公司的股票,选择更多了;当然了,手续费等收益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明白的。3 T& n* e6 T% b) V* e
可是,这种押注式投资,抱团式买股的极致风格,承伤最多的就是基民了,狂欢背后只剩下小白基民们愤懑不已,黯然神伤。高位入场后,谁又知道何时才能离场?% r b2 Z& \0 {% e
所以,押注式投资开始被基民质疑,抱团式买股更是让很多人觉得无奈,如果基金投资就是让经理拿这钱去抱团,去单押死守,似乎谁都能当基金经理了?
* J6 V+ |2 U$ ]- b) f `; W4 @
! ?! g$ u `; w7 B7 _( o m1 E 那些押注单一赛道一战成名的经理8 l7 G. h3 j7 H* x
: i! B" W5 @; W7 I- V& P7 [
单押的基金经理中,不少因为All in某个赛道而一举成名,挨个拉出来遛一遛。
( E2 U ^& ~9 F6 E. H8 r0 X -蔡嵩松-8 i/ O& k% W5 M- [! l1 c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蔡嵩松。# H2 |7 o6 n4 u( R4 I) N( f) ?
$ E$ G" |3 h0 E+ e" h! Q
这位基金经理大家都不陌生,作为网红基金经理,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规模从2019年的10亿元一路狂飙到2020一季度的108亿元,当前最新规模是248亿元!: s3 W$ ]* f& ?) P# Y$ j
要知道诺安基金公司总基金规模才1550亿元,蔡嵩松总共管理293亿元,一人管理公司快20%的基金规模!
* B" i- L9 J. v5 P% |+ @ 但是!这并不是说蔡嵩松的能力多么的突出,更多的是,在他接手诺安成长后,他选择了单押赛道,All in半导体。1 x) m) i0 T8 x
这是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和半导体ETF的业绩走势对比:
' }1 }& K! R7 k# {( N+ Q6 W
2 T8 o& y# K Q0 o* N6 |+ A( E 要不是我先说了这是什么,恐怕都有人会以为这怕不是哪只基金的A、C类吧?
7 z5 d+ \5 S1 A$ C s 是的,诺安成长的曲线几乎跟半导体ETF没啥区别,这事我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在文章里提过,与其买诺安成长,不如买半导体ETF,毕竟诺安成长收的手续费可不少,基民白白给了那么多的手续费,却其实是拥有了一支“半导体ETF克隆版”,想想都知道多吃亏~6 `4 m1 c( {5 b( N- R
不过依然有很多粉丝会选择诺安成长,原因也很简单,他在场外就能买到,而半导体ETF需要开通场内账户才可以~
! ~- _- C9 x& I W/ } 很多基民都知道蔡嵩松All in半导体这事就是个赌博,但部分人也觉得自己择时能力还可以,用诺安成长来做波段稳赚。! o' ~& a4 f, z% @ [8 N
到底有多少人折在这种想法里无法得知,但可以知道的是没有人能一直择时正确,有时候只要一次错误,就能之前所有盈利都亏回去,甚至还要赔进去更多~+ d. E9 @# Z( x4 ^& y+ B
- F9 ~- f$ y% M
但蔡嵩松确实是单押赛道中非常出圈的一位基金经理,出道短短四年就已经是百亿规模的明星经理,这种事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 ?: d( P6 r( r8 } T2 V
混合基金做成了行业基金,波动大得惊人,再加上一些段子宣传,就这么造出了一位明星。
' H) @, @6 y7 d8 N6 U! k -刘彦春-1 s3 {+ r: W9 c
这位恐怕很多人一提到,就要骂骂咧咧了。. Q/ |( W) w3 J( W- q+ Z3 K. l3 d, O( j
+ V0 [2 D: x! r0 S, E# p 说起刘彦春,这哥们真是个头铁的!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大部分资金都押在了白酒上:
* A- w o8 |, Q/ g 6 h& Q/ ]' ]9 e# n; I
虽然没有跟诺安成长一样完全成了个行业基金,但如此集中在一个行业,占比高达40%的混合基金,说他单押赛道也不过分吧?: Q6 M0 V- |$ w
前十大重仓有超过一半的比例都在白酒上,在19年-21年这段白酒大火的时间里,景顺长城新兴的规模也是爆发式增长:; w3 d8 x, c7 z' f
8 ^9 ^6 C, Y$ h
直接从18年底的36亿元,一路狂飙到了21年的582亿元,足足16倍!
0 H, Z5 ]& f* i2 o# m8 K3 |5 n8 Y1 o 单押赛道的魅力在这个规模曲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要不是这单押押得好,刘彦春也到不了今天的779亿元基金总规模!
* ?: e1 [. }2 y' a0 l, x e/ c M 可能是尝到了单押的甜头,即使在白酒开始大跌后,刘彦春也丝毫没有把酒企们换掉的打算,近3年最大回撤达到了-46%,比同期沪深300都大。' Z/ P; v I' k/ d2 i
# \5 U9 z* s$ V0 c
不少在21年高位上车的基民被这回撤伤透了心,基金净值下跌加上一些基民离场,基金规模从顶峰开始下滑,不过如今依然有400亿元,但相信这里面多的是离不了场的伤心人罢了。
) s! h* l) T# Y1 w8 P 无独有偶,张坤的基金也是如此。
3 c4 C' O8 G. D: M. ^8 f -张坤-3 q$ U; k- a5 {7 V2 s% R- Y
" z' P5 q& h$ n6 J: o
张坤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买入白酒,16年的时候,他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后改名为易方达优质精选)持仓中的白酒就已经挺多了。
# q9 U y, ^! t' I4 y % |- F8 Y5 o# G9 p' \
比起刘彦春,张坤买入白酒的时机要更早,同样的,因为重仓白酒,在19年到21年的时候,基金规模也是爆发式增长:- Y/ D. P% V5 {& I
# @8 \0 F& d/ F
但不一样的,一开始张坤出名的基金是易方达中小盘(后改名为易方达优质精选),当时张坤很良心的暂停了基金的申购,不过之后应该是出于公司的要求,张坤又管理了一只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上图就是易方达蓝筹从18年底的规模增长曲线。 O; j1 p( c: M: ]- L
由于买不了易方达中小盘,当时的基民一窝蜂的冲向了易方达蓝筹,规模从21亿元直接暴涨到了898亿元。8 j! ~9 V7 F2 ?" z8 a+ v
即使现在降到了570亿元,但依然是全市场权益类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可见当时人们有多疯狂。5 |" S3 W2 m6 O) L
不过在这,我还是得帮张坤说两句,在这三个基金经理的例子中,我认为张坤是正面例子,因为他并不似前面两位一样头铁。
3 r: q# u. G) P' Y3 N9 ^4 u/ _ 在2022年四季度的季报中,张坤自己是这样说的:) m( [+ O& C Z0 h7 D" ~ Q
2 p ? t2 ^* R$ @6 }
虽然前十重仓中看不太出来,但张坤的眼光从来都不止在白酒,像医药、传媒、计算机等,他也都一直在关注,易方达蓝筹中他也有买入传媒和医药,这是张坤的基金在反弹中,能比刘彦春的基金更快更猛的主要原因。
V& G4 m- m6 G0 }- ~& L 1 R! W% a1 |) r$ Q
(张坤主要关注的赛道自22年11月至今的涨幅)2 S/ L9 K x3 y- L
相比于其他死守某行业的基金经理,张坤是有在做调仓的,但基金的规模实在太大,稍不注意可能会导致某个股票涨停跌停,所以即使他想调仓也是一个长期调整的过程。2 d) E6 Q3 H; w: t. C: _
当然, 即使如此,张坤的基金目前的行业集中度依然是很高,依然可以认为他在做押注式投资,只不过是在选股上还是有想法的,而非死守。
/ a; ~, }! K, S8 ]; _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三位,还有22年的年度冠军得主黄海,因为重仓煤炭大火;靠着重仓新能源大火,如今都成公司副总的陆彬等等,在最近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中,带给了不少基金经理名利双收的机会。4 g2 s! N! ]" l( L0 B
但随着风吹完了,吃亏的只有被各种宣传忽悠进场的基民罢了,虽说投资这事你情我愿,谁也没逼着谁,可如果市场上可以少一些这样的押注式投资、抱团式买股,是不是就没那么多的被套基民呢?
. m' z1 f. G( `/ G% ] 至少混合型基金,不应该做成行业ETF!+ z) X# p" {1 i) z& {9 @& G. S
至少在意识到规模暴涨对后续选股的影响时,要对申购进行一定的限制!8 H% u _5 O6 D" k: F5 _" X
至少前十重仓股不是大比例的死守在某一行业中!
* Q9 [5 e" E |7 r1 H& t 不单押赛道,不抱团买股,真正凭本事做到分散风险、择优买入,这不才是足以让普通人依赖的基金经理吗?- |- Y' |6 z& Q0 ^
搞钱基地有话说2 J6 |$ N5 k( b+ p6 l. z
$ O& t. D& n% F( u- k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之当前单押赛道式的投资荼毒了不少基民,正是这种从上而下的作风,导致很多刚进场的基民也都是首选行业基金,押注赛道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 U6 K/ @% e+ b0 L 基金经理们押注式投资、抱团式买股,也是时候要停一停了!
- O' {7 j( O W1 }* {5 |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在这样的风气下,明辨是非是很重要的,我们无法阻碍市场风气,但至少对于大部分小白基民来说,减少投资行业基金,对单押赛道或只重仓某一行业的混合型基金说“不”,或许才是明哲保身的最好做法。& c4 R- Y! m+ t$ o. d5 e
市面上其实还是有不少优秀基金经理在坚持做“正确的”投资,他们真正做到了尽可能分散风险,分散行业,减少个股集中度,最大程度保证持有体验。
0 N5 @3 W+ g% O9 L- `( `6 ~ 虽然对于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来说,最大回撤达到30%或40%以上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是单押赛道的大跌和分散风险的大跌,我宁愿选择后者,至少这样的基金经理更有可能在好好地为我们选股。
V3 c1 A$ Q) m) J4 p5 b 关注公众号搞钱基地,带你寻宝避坑选好基~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