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陆续有同行基金经理割肉其它持仓,追人工智能板块去了,AI 目前已经形成了对其它板块的强力虹吸,比如不少持仓新能源的公募私募割肉加 AI 又会造成这些板块的持续下跌。, y- m; w: H6 z( q! [3 s. u
理论上来讲,打不过就加入,是聪明的做法。但有时候也有可能两边打脸,会很惨。) u% b. u5 L0 }
一个大的级别板块,一般先会有题材炒作期,然后消沉洗牌后,会进入业绩验证期。比如新能源车的行情,最早也是题材的短期爆炒,沾边的都涨,然后分化进入业绩验证,比如前期新能源车的自动驾驶,控制器等等,这些后面都没有走出来,因为没有业绩。但是锂电池率先走出来,接着就是整车,这些走出来的同时背后都随着业绩增长的支撑。) m1 [ n* G% v
这里面题材炒作后,有业绩的后期又涨了很多倍,被证伪了的又跌了回去。8 k# t) H3 J1 D' Z1 @* R" d
目前 AI 属于朦胧的题材炒作期,到底哪些细分板块能脱离题材,真正最后哪些能带来真实业绩增长支撑,我还不得而知。+ b; T7 [2 v( w6 S. X
股市里机会常有,并不是每一个机会都能抓得住,赚尽每一分钱。但是应该赚看的清楚的钱,概率较大的钱。
& B6 H+ E& C- `- K* A' \对于同行们纷纷割肉其它板块,加入 AI,也许他们是错的,也许他们是对的,但我只做我看的清楚的。2 p' s3 F, u0 Y$ Z( U3 ]# m: f2 q* C
AI 是趋势我认同,但题材期的 AI 我不会参与,因为确定性和概率较低,搞不好就是接盘,等业绩期我再找合适的参与,这样稳定性和概率更大,不容易犯大错。/ o( u: p0 y7 N- U- g; b/ j ?( e
$ 上海斯诺波卧牛 1 号 ( P000770 ) $( h% r, X; {( z# u3 N5 Z
/x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