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4日,上海首个以公共卫生为主题的科普馆——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正式开馆。
3 [: i8 z- E9 t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9 o6 Q, {' f* y2 B, }7 d
, l# @+ ^3 n! J L6 v9 a" b, l9 W$ s它坐落于普陀区疾控中心,曾经历三期改扩建,主要以市民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为切口来进行展示,还添加了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等内容。该展馆下周起面向社会开放预约。
3 g* |- c5 b( I& \0 V l* N传染病、疫苗展区
3 {8 B- l- _5 |7 l) Y3 L( ^. i9 ~+ P
; d. G& k& s2 ~* o2 y7 f9 }1 V; B参观者可以在现场测试不同食物的热量。1 ` _6 R# B7 S: m4 J' `2 C( M
, Q" Q6 @4 n8 n' s! L$ g1 l2 _$ w
噪音体验区
9 y" n, n2 o, a8 X, Q0 ^; }* }. Z: o( v2 |6 K. Y5 b
展馆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按照生命周期布展,选取了对人类、对上海乃至中国影响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传染病暴发与流行、疫苗研制与使用策略、公卫萌芽、慢性病研究、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如控烟等等,详细设置了疫苗、传染病、有害生物、青少年健康、膳食营养、运动消耗、雾霾、辐射、噪声、高温、饮用水、食品安全、慢性病、社区服务等诸多模块,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影像、互动装置、实验小课程等,营造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 @: i- m4 u# N. C |1 g7 K6 ?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走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传染病、疫苗等主题的介绍,其中详细讲述疫苗的起源、当今疫苗的制备技术路线、中国人的“糖丸”故事、40年上海接种证的变迁和常见疫苗剂型等,此外也介绍了各类疫病及其传播途径、防控措施等。一旁的实物展台上,还展出了各类口罩,介绍了口罩的不同用途。3 X$ R+ X$ N$ G( e
展馆的第二部分主要与青少年健康有关,涉及脊柱侧弯、近视、户外运动情况、超重与肥胖等话题。其中还设置了体验互动环节,参观者可以测试各类食物的热量,体验骑行运动如何消耗卡路里。
" N5 t: P' q7 p1 \- o$ T展馆的第三部分与环境有关,分为雾霾、辐射、噪声、高温、饮用水、食品安全五大板块。在雾霾展区,还制作了一个LOFT模型,参观者可以直接感受厨房油烟、吸烟、人活动对室内pm2.5的影响,辐射区主要介绍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医疗照射、飞行等带来的生活中常见电离辐射。现场还可以感受不同分贝的噪音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 K/ R3 p( B* G展馆的第四部分主要与慢病有关,主要介绍了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防治和社区服务,如大肠癌筛查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等。, S; c- X2 i$ b4 W/ t
除了主要展区,展馆内还设置了2个活动区域,分别是实验区和视听区。其中,实验区可开展诸如“洗手检测”“消毒液配置”等小实验,也同时展示了展馆外延设备“公卫速递”,一个自主研发可方便外出携带,构建临时小展区的装置,以及疾控的应急处置装备。
6 ?/ Z* s1 V" ~& t另外,视听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安全座椅互动区,展示安全座椅的选择,并搭建了汽车模型,可以提供安全座椅安装指导和练习。区域安装有电动门帘,拉下后,就是一个小型的影音播放室,可以进行小型科普讲座或者科普视频播放。
( ^5 _, |' @. s2 e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展馆的预约系统也将于下周正式上线,大家可以关注“普陀疾控”微信公众号,点击科普服务进入预约小程序,可接受个人、家庭或20人以内的团体集中参观。今后,该展馆还将依托各类卫生日开设特展或主题活动。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