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一线观察丨“大食物观”里的产业升级 提质提效助力水产品有效供给
j* A9 |" @+ H, \; ~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动物蛋白,特别是优质鱼类蛋白的需求,各地正在不断改善渔业养殖方式,提升养殖品质,确保水产品的有效供给。
( W4 k# Q$ _- M 春季渔业生产展开% z8 e) D% x+ ^) d
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1 |: ~6 a8 n7 a* t- N
* ]7 y+ ~8 J2 D8 d 在位于山东即墨田横岛巉山湾畔的国信海洋牧场,养殖了6000多亩的单体三倍体牡蛎,每年春秋两季,工作人员都要为它们清理吊笼附着物、更换宽敞的“新房”,保证牡蛎的口感和品相。& `6 g3 c; s- P* b0 C
2 k0 q8 z h( w% h 青岛国信海洋牧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沈智宾:装新笼以后要控制的密度就像现在一样,每层里面现在只有七到八个牡蛎,一个是空间比较宽裕,第二它可以滤食的海水的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X: Z+ r5 R5 ^) L0 r
据了解,整个养殖区域一共有1700台筏架,最大承载量可以达到800万斤。除了分笼疏养的牡蛎外,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成熟牡蛎也已经开始陆续出货,每天出货量3万斤到5万斤不等,年出货量可达500万斤。
/ f2 j# V* X4 _" {: o
0 W- I$ G4 c) I# H3 F, d) ] 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今年新投放的生蚝卵苗正在繁育当中。在育苗厂内,记者看到,已经附着了生蚝卵的扇贝壳被串成一串,每个扇贝壳上至少附着有7到8枚生蚝卵,养殖户们要赶在5月份生蚝生长期到来之前,将新的生蚝苗全部“播种”入海。
' l8 B l9 V. v2 J- P4 {7 ?+ F1 E
: h9 v2 h/ P. k7 i* l 辽宁黑岛生蚝小镇海上养殖作业负责人 李永明:投苗不仅仅依靠技术,还要依赖天气与潮汐。生蚝苗在海里生长大概需要九个月的时间,就能进行分拣装笼了。
$ u% W# ?! l7 j7 n% z 现代渔业的“芯片”
" F! {& E* C; S 水产品良种助增收0 Z" y, T. X( i v2 W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也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福建、江西等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大省,相关部门正在加强水产品良种种源建设。: `) \# ~, N" U; |
3 `! J" `- j" _3 H) e
江西瑞昌是我国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品种最大、最重要的种源地。眼下,正进入四大家鱼原种选育期。为让鱼苗更好成长,工人们正在对鱼种进行分池养殖。
4 J3 u: R4 @) `" Y1 O6 e 江西省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党支部书记 宋相春:把一龄鱼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分开,按照标准化养殖的密度,放到我们的标准池塘里面去,也是一个选育的手段。
3 O8 ~0 w/ U' u' k3 E D" e5 A& ^# p
" l2 z* L }! Q* d) o9 o9 s. ]7 O 据了解,目前,江西瑞昌长江四大家鱼种源地选育的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每年供应出去,年产优质鱼苗多达150亿尾,满足了我国20多个省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水产养殖的需求。充足的种源,巩固了全国水产品生产量足价稳的良好形势。6 N6 Y6 B1 ^5 b' I/ v4 _
连江鲍鱼是福建的渔业特色品牌,今年,连江县加大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鲍鱼新品种绿盘鲍幼苗的投放力度。
9 n# R+ C2 w9 q 不仅仅是鲍鱼,福建大黄鱼养殖户卢统辉,近年改养了大黄鱼新品种岱衢族,无论口感、价格均优于当地品种闽东族。
* b5 d" C- d! X & j- n+ ?5 W, r2 ~/ n% w1 \) k
大黄鱼深海养殖平台负责人 卢统辉:像黄金色一样,这条鱼有一斤多,大概是100多块钱。应该要差10倍左右价钱,因为闽东族应该只值十几二十块钱。
( |6 g# d+ Z( \, E) l" E8 L 目前,福建省水产品育苗已由传统的“两藻四贝”发展到鱼、虾、贝等120多个品种。据统计,2022年福建全省水产品总产量862.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548.9万吨,居全国第一。水产品出口额85亿美元,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
) ` |. g9 _0 b! a2 m$ r 加强水产品深海养殖建设5 l( E( o8 ~,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进路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随着水产养殖的品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目前,福建已开始加强水产品深海养殖建设。
( k, M1 p& b! u% Z1 k0 I( q/ A ! ^ e% k" V$ f/ k0 [
总台央视记者 邵海成:在福建省一座大黄鱼深海养殖的平台,这个平台的面积相当于四个篮球场的面积,每年可以养殖出200多吨的大黄鱼。
# Q. l; R2 a4 j. Q$ B6 { 这两座大黄鱼深海养殖平台均放置于闽江入海口处,水深已超过30米,而且水质好,营养丰富,有利于大黄鱼的生长。6 u t7 x1 d% x; E9 f
: ` n7 h% n6 P; c/ _" L
卢统辉介绍说,这种深海养殖设备让他和家人再也不惧怕台风了。
; V$ K; m) Y" S* v, M9 ^$ h 大黄鱼深海养殖平台负责人 卢统辉:这个平台可以防15级台风,然后可以360度旋转,如果下面有生长藻类或者网破了,就可以旋转上来,到上面来处理。
: b' P. z& k/ S 深海养殖平台,不仅预防台风造成的损失,由于机械化程度高,还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像这样一个大型机械化深海鲍鱼养殖平台,每年可以养殖鲍鱼40多吨。
5 O9 p: h3 ~: | 4 q: @4 M$ B6 A- y6 k
记者在福建省马尾造船厂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深海养殖发展迅速,深海养殖平台的订单增加不少。从鲍鱼深海养殖平台“福鲍一号”到兼具参观、消费文旅功能的“闽投1号”,产品种类、功能逐渐丰富起来。) ^! e9 u; V F" \0 h9 a% M
福建船政重工研发设计院设计一部负责人 吴恭鼎:“闽投1号”是国内首个兼具文旅功能的深海养殖平台,年产大黄鱼可以达到六百吨。
7 s, |/ U7 q" T; L5 K5 G
6 A# N" S2 q) b6 C 截至目前,福建省先后建设了10多个深远海养殖平台。今年,福建将全面完成44万口养殖渔排升级改造,新增深水抗风浪网箱100口,进一步拓展了水产品发展空间。& B& L+ P* q2 M
国产水产品市场扩大
. l$ ~2 W; ^; w" m: d# E 家庭消费比重增加
) E- ?7 V/ L5 `0 D# K" L: j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水产品的市场消费量不断增加,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一看↓: q7 P6 R% k+ q1 o
* I+ u$ Z% q' O7 R2 l0 I/ S 位于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这里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汇集了周边渔港以及全球的水产品,销售网覆盖全国。在这里采访时,记者了解到,鱼、虾、贝类、藻类四种水产品占到水产品消费的前四位。! _' ], B" ~" C# I3 b+ v+ @1 i) P
水产品经销商:90%水产品都是本地产的,一般只有三文鱼是进口的,基本上别的都是本地货。
$ p3 y8 d3 |3 @% C: K; s
5 O7 z1 m' s$ u+ T# v$ n 不仅仅是在水产品交易中心,在福州的多家大型超市里,记者也发现,国产水产品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加。8 x3 ]! W) }2 V. r
某超市水产销售负责人 刘亨榕:我们超市销售的水产品,基本上都是国产的,除一些进口三文鱼外,其他也没什么了。现在国产水产品质量还不错,老百姓也非常认可。
% r" R& K9 e0 r0 C0 R
; m8 C7 x+ u' X; [, _9 u 刘亨榕告诉记者,超市的水产品除供给一部分单位食堂外,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被家庭消费者买走。其中,一些中高端海鲜产品的销量增速很快。
9 X U% }1 z ~ 某超市水产销售负责人 刘亨榕: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们这个中高端水产品消费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就以我们鲍鱼为例,以前一天就卖十几二十只,现在一天可以卖一两百只。, k* e3 @3 ?4 w6 j3 w" h
推出水产预制菜
* S0 C/ I: x( c6 ], w 延长水产养殖产业链
' z' o; |. L( z, w1 p) f5 F 随着我国水产品市场供应不断充足,不少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始推出水产预制菜,延长水产养殖的产业链。
! u9 [3 |. _1 F5 I$ N& ^ / V3 b% T6 j. I
在山东荣成,渔业资源丰富,海带、鱿鱼等海产品的总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海产品附加值,荣成不少企业,瞄准了海洋预制菜这一新的经济赛道,抢先布局了海洋预制菜产业。7 p( ~8 K0 J& H1 {/ ?
6 }6 l9 F( {! J+ {
山东荣成某食品有限公司副经理 王玉亮:这款预制菜产品是我们新研发的,共有十六个口味,微波炉加热两三分钟就可以食用,解冻也可以直接食用。( H8 \+ w" {# p. Y& [9 \6 ~7 q
眼下,正是我国南方海带采收的季节,海带被做成了各种即食“预制菜”产品。
/ V2 `( E, D4 i* |
* H( e+ N. j+ l" e9 I* ? 总台央视记者 邵海成:我手里拿着的是经过压缩、烘干的海带饼,打开包装后,在水里浸泡5分钟就可以食用。, R8 z" H( l) r7 |! r0 E
在这家预制菜企业里记者看到,不仅仅是海带,像鲍鱼这些中高档的海鲜预制菜的品种也多达几十种。
# v8 W9 f0 s2 p; H- P+ q3 J$ B6 J! i
. P8 t) |% e8 `5 W2 s8 F) r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专家表示,未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还需加快建设全产业链配套完善的标准体系。+ ~% u5 `* t# s& g
( @$ {/ I# P+ G2 J9 o% o* ^0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付文阁:现在我们更多关注了菜品的研发,其实还要关注包装问题,怎么让它保质、保鲜。因为水产品的预制菜的配送,大部分情况需要冷链,而且需要特殊的冷链来进行供给,所以这个冷链物流的配套建设也需要跟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