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近期举世瞩目的沙伊和谈后,俄乌和谈的可能性正不断增加。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领导人正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中方声明,中方愿继续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3 E4 r$ i* N6 s; U0 M% }或许是害怕中国真的促成俄乌和解,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中方日前发布的和平主张进行了抹黑攻击。! F5 ]) W% s0 W) T5 X) a
布林肯表示,如果在乌克兰停火的呼吁不把“维护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放在优先地位,那将成为一种“拖延战术”,或是为了促成不公正的结果,“这不是建设性的外交”。' O/ |4 l3 I3 E. d% o( i( M
9 D5 y: ]# l# q0 f( j% t$ g4 P+ W3 g9 u& N0 h
O1 Y; M2 F; A& a' r) o; e
布林肯8 S! [# q0 I$ {/ {6 j
他认为,如果停火呼吁不包括要求俄军撤出乌克兰领土,将成为对俄罗斯“征服”的许可,“这将承认俄罗斯通过武力夺取主权邻国领土的企图(是被允许的)”,并进一步巩固俄罗斯在已经攻取的乌克兰领土上的地位。5 A: Q) P0 Q; n, a' h$ u, ?' `& M
因此,布林肯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场乌克兰危机现在“还不能停火”。“现在停火,在没有持久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将允许俄罗斯总统普京休整并重新部署他的军队,从而在更加有利于俄罗斯的情况下再次发动战争”,布林肯说道。
0 a J; _& j8 z加拿大外长乔利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她认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斡旋的努力最终可能帮助俄罗斯重新武装并延长冲突。乔利表示,结束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让普京放下武器并撤出乌克兰。
6 J! k3 Z4 U8 a: V
4 x0 [1 i/ T! V0 w0 H# J7 a# ], }7 A
& `" i/ b( i" L- J/ Y8 E
加拿大外长乔利; C$ R( B3 z$ J$ c# |
尽管美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俄罗斯的撤军将结束冲突,然而这样的观念却不适用于他们自身。
! d7 K( A5 @) z0 B+ F( l8 _/ N布林肯于当地时间20日宣布,美国总统拜登再次批准向乌克兰提供3.5亿美元的新一揽子军事援助,包括海马斯火箭炮、反坦克武器以及布拉德利战车等。) ]; u" [4 k8 y( k+ z* d X T
不同寻常的是,这次的军事援助竟是从美国自身的库存中提取的,这同前不久还以“库存告急”拒绝提供部分援助、却怂恿欧洲各国提供军援的嘴脸大不相同,也能看出美国不惜掏空自己也不愿意看到俄乌和解的可能性。
* c+ s l9 z) K* D. r! a j与美国步调一致,欧盟也于当地时间20日通过了一项高达20亿欧元的对乌军援计划,1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挪威同意,将从各国的库存中支取10亿欧元的弹药立即提供给乌克兰,并额外花费10亿欧元为乌克兰采购弹药。据估算,乌军在未来的一年内共需要一百万发155毫米炮弹。
0 \' f4 F4 p$ n- m; Y2 j: U8 N' n& k' w4 ~/ Z" K- T7 K6 m
$ o8 z8 c$ P. N e" J# T
& [( ~- q* Q3 `0 O炮弹7 Q0 B# Y k+ q4 k' Q2 ^6 ^
一边要求俄军撤军,却又一边向乌军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延长冲突的罪魁祸首毫无疑问就是美西方国家,然而它们不仅对此视而不见,反倒持续炮制“中国可能向俄罗斯供武”的谎言。
. d, M3 ~. V7 i对于美方声称有中国制弹药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上,并表示可能对此采取行动,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0日表示,向乌克兰战场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美方应该停止拱火递刀、煽风点火,停止对他国指手画脚、胁迫恫吓,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相反。
( z6 D9 h4 B; ^& N8 u* }延伸阅读:
7 v6 m; }- A- x! Z4 H2 Y# x1 v% x美媒提醒拜登:在乌克兰 中国"得"未必是美国"失"4 ]0 X$ `+ z! P6 F- o
美国“政治新闻网”3月15日文章,原题:拜登应该听听泽连斯基对中国的看法 白宫对中国促成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消息表示欢迎。那么,对于中国为俄乌冲突提出和平倡议的努力,华盛顿为何没有表达同样的开放态度?8 D* `) k# s% f5 G4 @
- m7 T7 `, V/ G# n) x( J
- B9 Y- F6 d' H6 ]
p. p# s- J$ z
泽连斯基
7 E0 o; l9 w! {$ C2 y( [中国的建议遭到拜登总统及其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条件反射性拒绝。然而据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认为中国的主张有可取之处,并期待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在他看来,如果“更多国家,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大国,考虑如何以公正的和平来结束俄乌冲突,同时尊重我们的主权,(那么)和平就将早一点到来。”0 f1 s2 c9 A' |* A# {/ Z
" t) d: S8 E. u( ^
% \: R6 Q+ h0 | v3 J6 I3 N# x; t) ]" k( g/ L: P' T
拜登
" N+ V' R2 @, s, H! ^+ Y% x乌克兰对中国参与持开放态度不无道理。中国的主张并非偏袒俄方,除敦促尊重各国的主权外,还包括保护平民,应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以及一切有利于缓解人道危机的举措都应得到鼓励和支持等。重要的是,乌克兰也希望当冲突结束时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重建基础设施的成本很可能远超西方愿意或能够提供的程度,而且中国在该文件的结尾还表示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支持冲突地区战后重建。
+ L& V. p1 t$ w: ^ Z/ ~/ s当创造性外交成为一场代价高昂的持久冲突的唯一替代选项时,没有任何外交努力应该被草率地搁置一旁。拜登政府应该将此视为与中国合作的机会,将各自对冲突方的影响力结合起来,以共同主持谈判。不幸的是,华盛顿似乎对中国扮演主要外交角色的前景过于敏感,以至于对美国也能从中国的外交成果中受益的现实视而不见。
X& ^, `) n! F) \至于是否以及如何谈判的决定终将仅取决于乌俄两国领导人,而非美国或中国。但我们不应该断然拒绝来自一个既与俄罗斯保持密切外交关系、又对俄罗斯拥有相当经济影响力的国家的和平建议。拜登政府倾向于将国际政治视为两种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大斗争,这有可能导致其战略计算模糊混乱。这种受到意识形态扭曲的看法忽视了成功的外交往往建立在共同利益而非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 G( R" z$ R& y9 o. r' f6 f, d
/ J* c6 @9 C- ?6 J' t! r2 h
如果中国确实帮助乌俄双方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协议,美国当然可以谦逊地允许其主要地缘政治对手取得一场外交胜利。毕竟,真正的外交需要与竞争对手合作而非仅限于朋友。在乌克兰,中国的“得”未必是美国的“失”。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