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码见证了我国抗疫的艰难历程,承载了大量国民记忆,也记录了海量的个人数据,在疫情已经基本结束的当下,健康码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转型升级?
% B5 R- i" Y' W( e/ J 撰文 |汪航% a. @; A: ?( }, T: z% D8 h1 \
早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初,就有专家撰文呼吁下线健康码,并将相关数据彻底删除。但迄今为止,除广东省已经关闭“粤康码”服务功能并删除、销毁所有数据外,更多的省市还在等待国家层面的统一安排。0 n3 m( ?# p$ z. x6 v3 }
2月23日,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新冠疫情在我国已基本结束,但未完全结束”。健康码作为疫情时期阻断传染病传播的应急手段,它的存废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关注。; N$ Z" }+ y! K% `: l+ C5 n! B
在防疫使命完成的当下,承载国民疫情记忆的健康码会何去何从?
% U( N, c7 [; E" P) x" V 广东销毁健康码相关数据,其他地区会跟进吗?+ E$ i1 j/ B# s+ ~
广东是最早对“健康码”做出调整的省份。2月14日,广东省健康码“粤康码”发布服务公告称,按照国家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要求,粤康码的抗原自测、老幼助查、健康申报、电子证照、防疫工作台服务入口将于2023年2月16日11时起关闭。' z$ Z {# e' _, d( \: ~3 D
据“数字广东”,至2020年12月底,粤康码累计使用人数超1亿,亮码20.5亿次,日均亮码634万次。数字广东工作人员曾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介绍,疫情三年里,粤康码单天亮码数最高曾达2.66亿次。; f3 a- \; W2 J6 @/ L3 n, q4 E
随着出台防疫“新十条”,我国防疫政策发生转变,各省份相继明确进入公共场所取消查验健康码。2023年1月,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健康码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9 i4 w$ ?( g1 W# F0 o 此次下线后,广东省表示,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彻底删除、销毁服务相关的所有数据,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作为全国最早推出省级健康码的省份之一,“粤康码”关闭部分服务和销毁相关数据后,其他省份又将如何应对健康码的留置问题?
: F* g3 d+ {4 U( ^/ C 上海市12345热线告诉“医学界”,随着疫情形势的改变,健康码的作用减小了很多,不排除取消健康码的可能性,“暂时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无法判断健康码的后续处置措施,如果真的下线不再使用,原则上是会删除相关数据信息。”
+ a9 H5 e& O/ O- i4 a 杭州市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则表示,目前健康码还未下线,也没有关闭部分服务,暂不清楚后续措施。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关人士曾对“界面新闻”透露,浙江省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本省健康码停止服务的方案,但停止时间尚未确定。对方表示,方案确定后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各市也将遵照落实。3 e5 o+ H. s0 D* {4 b
“医学界”梳理发现,除了下线部分功能和停止服务外,还有一些地区利用以往的健康码平台,增加了发热门诊查询、就诊预约、用药服务和公交乘车等功能,将健康码转型成为政务服务码。9 D3 t! ?4 @8 x5 I
北京是代表城市之一。12月19日,北京启动“京通”小程序上线试运行,尝试融合“北京通”与“健康宝”,市民可自愿或自主授权,选择是否将北京健康宝的个人身份验证信息拓展到“京通”页面。: d) i- U# p5 f# R4 m/ s# ^
贵州将“贵州健康码”与“贵人码”合并后,沿用“贵州健康码”的功能,并以此作为统一门户和入口,实现防疫服务、医疗服务、社区服务、便民服务等分类服务板块的全覆盖。
9 e1 I t( N% n/ h5 _4 c 海南省健康码不仅与海口公交实现“一码通行”,并且与多家免税店对接;哈尔滨、南宁等地的12345热线及当地卫健委均表示,目前健康码还未下线,也没有关闭部分服务。
# {+ r/ A f3 f5 @- }) N 另有福建、西安的健康码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健康码仅用于部分人群采集核酸、查看数据等服务。“医学界”登陆北京健康宝、山西健康码、山东健康码后发现,目前健康码仍能正常使用,查阅前需填写个人健康状况或居住地等信息,但不会再赋予黄码或红码。4 A* |% {! q' v: C: o4 K
对于是否会停止服务或转作其他功能使用,福建省卫健委相关人员在接受“福建卫生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暂无规划,需要等待全国的统筹安排,闽政通App智能助手回复“医学界”称,目前暂不支持删除个人的健康码信息。
) }/ |# V2 n7 @7 }6 ^0 I* ~, { 健康码存储大量个人数据,删除还是升级?! n: u1 M0 ^. P5 B* B( M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告诉“医学界”,现阶段,各地应该取消健康码并删除相关信息,“通过这次新冠疫情的使用,已经凸显健康码的各种弊端,不能再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用于疫情防控。”
. g+ A) M* a' h% J0 Z J 蔡卫平所提到的弊端与疫情期间的多起社会事件相关。去年6月,河南村镇银行1317名储户遭遇“精准赋红码”,只要扫过郑州车站的场所码,即使人不在河南,健康码也会变红。此事件引起社会反响后,郑州多名干部因擅自赋红码被问责。
5 x) F! \' j0 M! J: h9 Z; b 在蔡卫平看来,社会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健康码丧失了其最初功效,“它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可以正式告别了。”
# N4 Z5 y0 {: X 财新网2月18日发表的社论《尽早关闭健康码》中同样表达了这一观点。文章还提醒,要防范一切可能侵害公民信息安全的行为。文章称,“健康码的本质是为了疫情防控,公民让渡一部分权利,且这一让渡本应严格限于疫情需要。健康码带有明显的公共治理属性,且具有专用性。这就意味着,各级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健康码相关的信息,妥善处理好相关数据的使用。”
; v/ \: {! t* a; H+ m, A M 文章认为,一旦抗疫不再需要,信息删除就必须提上日程。“从收集到使用再到销毁,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纰漏。作为信息被收集者,每个人都有权利了解自己的信息是否被滥用,该删除之时是否予以删除。”: I y( {' Z, A8 d( o
这一说法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赵宏的观点一致,他曾撰写《新冠“乙类乙管”之后,健康码还有必要存在吗》《健康码下线为何如此难》等多篇文章,认为健康码也应和行程码一样从个人生活中彻底退场,同时提醒了数据删除问题。
: O; V- _! r( G “码化治理特点是对个人信息的无差别、大规模持续性收集和监控,因此隐含着重大的隐私泄露、数据监控和数据操纵的风险”,赵宏写道,此类信息一旦泄露不但容易导致人格尊严、人身或财产收到危害,甚至会损害其名誉权、身心健康或歧视性对待,“在启动退出机制时就必须确保这些信息能够被彻底删除。”9 L5 b! ~% {3 \( N! o
在健康码去留问题上,另一种观点是对健康码转型升级,即在保留原有数据的基础上,拓宽数据的使用场景。陕西省政协委员刘敏今年在提案中建议保留“陕西一码通”,并在微信小程序内建立全省统一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5 Q& [5 B8 \7 R# U( x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月22日也发文表示,健康码用途有着广泛的空间,依据是《“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中提到的“到2025年初步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 v' D4 Q; @- R+ x1 P, ~0 f
对此,蔡卫平认为,个人资料的收集都必须经过本人同意,而这部分数据只有在紧急状态下才能使用。* ~5 B/ \% \ F- O3 B
早在2020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雷瑞鹏教授,就在一个网络研讨会上,分享了她对于"健康码中的伦理问题"的思考。
& C$ F" v4 U5 G0 \ 除了提议全国使用统一的健康码外,她还建议各健康码运营机构应完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保障用户知情权,合乎伦理、合乎法律地使用数据,避免数据滥用,侵犯隐私。并称疫情结束后,应建立数据删除机制;确需继续使用有关数据的(例如有利于今后的疫情预防和控制),应当明确数据使用的目的,取得用户的知情同意,并将数据匿名化。
" u4 z' l4 {6 \/ m. W; E( M& Z 指导专家9 h$ ~2 c, ?& S. W5 Z; t
蔡卫平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
) `, G% F, z# J1 G- s( O 参考资料:
7 \4 V0 K$ J% R: {! n7 R8 ^ 1、社论|尽早关闭健康码) e- m/ V) I/ v$ M: h
https://opinion.caixin.com/2023-02-18/101999322.html
0 z. d9 b- o6 V" V v. C7 F 2、健康码下线为何如此难
" P! r4 u) [5 [ https://opinion.caixin.com/2023-02-21/102000340.html# W* L1 r' l; `8 \& v/ ?& E
3、广东粤康码多项服务将于 2 月 16 日 11 时起停止服务9 e1 F8 w' m- V! b8 N5 s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780295029961056&wfr=spider&for=pc
) k. x4 D6 O, G# x 4、法治的细节︱新冠“乙类乙管”之后,健康码还有必要存在吗?
- w4 k0 A$ R- [; @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397343
1 V* ?+ v' }& A/ j! N v4 R; S7 D 5、健康码何去何从?多省份调整使用功能,浙江正起草停止服务方案: i0 m, A0 @- `- s: r: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345299586740304&wfr=spider&for=pc
) {4 a2 [- T* F1 l. i S 来源:医学界+ \; P4 x- t [6 r/ w. F
责编:田栋梁+ B t# g n% C% ~
编辑:赵 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