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11.11大促主会场领京享红包更优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3|回复: 0

张执浩上新书《不如读诗》:汉语萌发期的“无名氏”比ChatGPT更会写诗 ...

[复制链接]

1645

主题

690

回帖

664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643
发表于 2023-2-18 2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6 d/ S1 P6 ^! f% Y; v
当代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执浩出新书了,并已开启当当预售。《不如读诗》是张执浩的古典诗歌随笔集,诗意解读了杜甫、李白、王维、李商隐、孟浩然、苏轼等16位大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写作。该书由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0 W* a4 a" ]/ V1 T) P4 Y4 r作者从一个现代诗人的视角出发,一步步靠近古代诗人,不调侃、不仰望、不矫饰、不煽情,将诗人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写尽诗行背后曲折隐秘的文心,让古典的诗歌在现代的时空里焕发新生。
/ Q: l( P2 `' F( i9 ?书中的每篇文章以一位诗人或一个诗歌现象为主题,既可独立成篇,又有统摄全书的线索隐伏其中。作者将诗人与诗歌置于连续性的诗歌史之中,以此梳理出一条延绵不绝的中国诗歌发展脉络,为理解诗歌开辟了新的路径。( u  ~1 }  k& q+ E5 {) ~* @- U
张执浩,1965年秋生于湖北荆门,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武汉文学院院长,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诗集《苦于赞美》《宽阔》《高原上的野花》等,另著有长、中短篇小说集、随笔集多部。曾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等。
" Z) \" i, H. H6 ~9 d, g  O  c8 ?) m精彩试读:《无名氏之歌》
$ Q7 M  Z9 n9 b) l7 A) ~) i' o文/张执浩
5 X. Q' I& t6 N; A2 y3 k) t3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诗人”,应该是在人群中负有某种情感使命的人,他(她)要通过不断地书写这种名为“诗”的东西,以诗之名最终塑造出某种或某一类“人”的形象来,而这一形象要合乎某种或某一类人共同共通的情感寄托。也就是说,诗歌最终要抵达的是具有普世性的情感经验,以此来承载世人的精神寄托。在这样一种不间断的写作过程中,“诗”实际上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精神载体,它要凸显的是躲藏在“诗”背后的那个“人”,因为唯有这种鲜明的人物形象,才能唤起人类的普遍情感,让诗歌这种源于心灵的艺术,在苍茫人境中发出经久不息、绵绵不绝的召唤之音。如果以这个论断来反推文学史,我们很快就能发现,诗、人合一可能仍然是传统诗学的大道,无“诗”难以成“人”,反之无“人”,“诗”之焉附?但是,当这一论断遭遇到诸如《诗经》《古诗十九首》,或更多的汉魏南北朝“无名氏之歌”时,我们又发现它是失效的,起码充满了破绽,因为“无名者之歌”强调的是“歌”,而非歌咏者本尊。在失去了歌者之后,这些“歌”必须以自足的形式存在于世,诗意必须由某种恒定坚实的诗歌美学来支撑和驾驭,如此才不至于坠入沉沉的历史烟云之中。难度显而易见,但诗歌的纯粹性也因此进一步得到了保证。这一现象显然有悖于我们业已形成的阅读经验,它将阅读者置于某种孤立无援的审美境遇中,让诗歌与读者狭路相逢,唯有相互激活才能保全彼此。由此,便又催生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 y2 @: B+ s$ e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C5 D4 Q" ?" q9 V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1 S3 H( _! v/ E6 w! H  Z1 X1 b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0 i5 s( z" h+ f/ U4 Y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O# e" G. J* u. }( v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K. ]1 J. O, L( T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E& C7 c7 j# M6 A3 w. \: N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 J8 G& s, f6 q0 `; N6 g, f7 I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Y* l7 o" l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古诗十九首》的开卷之作,全诗五言八联,句句平实,却句句锥心。不用典或少用典,可能是这一时期诗歌的显著特征之一,毕竟处于汉语语言文学的萌发期,澄澈纯粹的情感需要明净坦荡的语言与之匹配。在这首荡气回肠的爱情诗《行行重行行》中,时间与空间感相互交织,但整首诗里除了“胡马”“越鸟”这两个相对具有地域指向性的意象,留下了少许可寻的情感的蛛丝马迹外,读者几乎再也找不到任何可能佐证作者踪影的地方。也就是说,这首情感浓郁的诗行以牺牲作者的方式,直接抽离了情感的发生地,以及情感的缘起和出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是诗中那位远行的游子,同样,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是那位翘首以盼的思妇。而事实上,这种情感“元诗”似的写作,几乎贯穿了整个“十九首”,夫妻生离、友朋死别、文士游宦、离乱相思、生死契阔……这些人生中最常见、最常态的情感世相,在这些劈面而来的诗歌里得到了最真切、最质朴的反映,所谓“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真”成为这些诗歌的唯一内核,真实,真诚,真切,真心,绝无虚头巴脑的矫饰之笔。正是缘于这种直面人性困境的真实写作,使得这些诗自始至终流照艺林,光景常新,总能给人以情长纸短、回味无穷的审美效力。尽管后世有无数注家论者在字里行间反复爬梳打捞,试图寻找写作者的真身,以及这些诗歌的诞生背景,但是,普通读者根本就不会去理睬这些诗的作者究竟是谁了,因为他们从中认领、获取的情感慰藉,已经远远大于对作者的好奇之心。——选自张执浩新书《不如读诗》
6 h4 k( `- E- e0 `' o3 c(来源:极目新闻)
' r, g9 x2 @$ A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帖子地址: 

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优酷自频道欢迎您 http://i.youku.com/zhaojun9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6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梦想之都-俊月星空 ( 粤ICP备18056059号 )

GMT+8, 2025-2-22 16:50 , Processed in 0.0348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Mxzdjyxk!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