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江晚报 · 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0 r2 `3 q' ` v2 月 2 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发布通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系自缢身亡。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胡鑫宇录音笔中的两段录音内容,均具有清晰自杀意愿。
* h3 |( ?0 D. t. k7 c这两段内容让人看到了胡鑫宇生前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很多人也因此提及,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 g, [( L! Q& U+ G+ Q* e, E/ D" 这件事挺让人悲痛的,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需要引起重视,更具特殊性,他们也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教授说。3 ]( m" m. Z7 D/ h2 T, ]' Z
5 M5 z( G' C( D' ?( `# J
% _' |! _; D* l& b9 u& r0 I6 d: m* E, w7 V, I
两段录音中的纠结
4 y# K' D( J& v6 o( o很符合这类人的内心写照
5 w5 n* c: l! f2 M作为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胡少华很关注胡鑫宇事件中,这个高中男生生前的心理状态。" 从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官方的通报中,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情感支持不足,有学业压力,可能不大善于主动排解。"7 E9 T- M2 }$ H
日常门诊中,胡少华接诊过很多有情感障碍的青少年,都有类似的特征。" 青少年情感障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熟知的抑郁症,还有双相障碍。"/ X8 \; J2 @1 A) C& ~
作为一种疾病,比如抑郁症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而青少年抑郁症又有其特殊发病轨迹和原因:学业压力、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应对机制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
1 O( j; ^2 C% L O' c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公布的两段胡鑫宇的录音,让人印象深刻又心痛。
8 Z% U5 P& C, y% N8 D% X3 j10 月 14 日 17 时 40 分的录音中,胡鑫宇说:" 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 ? 不确定。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以后过了几天肯定还是会发现的,刚刚又不跳,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
7 i; p3 _& [" a# ^0 k- z$ ?23 时 08 分录音显示:" 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零点了,干脆再等一下,直接去死吧,可以的,因为我今天已经有点不清楚了,现在我好想去死,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 a `8 L0 r. k. Z仅看这两段录音,胡少华觉得这非常符合重度抑郁症状患者计划实施极端行为时的内心写照。
~+ S# ] \# J6 {3 V7 \9 _" 因抑郁症状导致个体走向极端时,其实内心还是有求生的本能欲望,在做出极端行为之前都是非常纠结,内心冲突明显,他们内心会产生消极观念,强烈的消极冲动,他们会 " 偏向 " 负面情绪和负性认知,这些都是抑郁症的病理特征。但从生物本能来说,他们是不愿意自杀的,所以会非常纠结。但是,有些抑郁症人觉得活着是一种痛苦,对他人的负担,只有死亡是解脱,或者是以此不成为家人的累赘。这其实是一种疾病导致的认知歪曲。"1 u6 a. A, ~- k
在这种认知冲突和纠结中,有人在极端行为发生的最后一刻会拨打 110,或者给最信任的人打电话,这实际上是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寻求帮助和挣扎。
) a B( E; }6 x6 F2 Y E" 也有人在这个时刻,觉得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找到情感支持,最终走向极端。"! p1 D) v: y+ t0 ]5 n$ F$ u
据媒体报道,胡鑫宇曾在本子上写过:" 如果我不活了,将会变得怎么样?"
2 r! g5 x: `6 H& C在胡少华看来,这也是 一种绝望," 他并不想结束生命,但当时他,可能更多的是极端负性的思维。"6 j( k9 [! D! H* G
% c: o9 F; R; e; Y+ U2 T
' G4 `2 V& B6 `* |' ?, N3 l( j# {$ g- p' z, r! a
门诊患者中
- k& h' O$ o7 H) l- B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占一半4 m9 X, I! ]1 X6 g) J7 }
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逐年增多,这是胡少华在门诊中也能感受到的。近三年来,此类患者增长了 25%。他所在的科室,每年近 15 万门诊患者中,有近一半是青少年患者,其中以情感障碍为主;住院患者中,近 60% 是青少年情感障碍患者。
( @9 K$ B7 K. U1 f* b7 V1 L" m6 r% j胡少华解释,青少年情感障碍存在一些特性: 一是高复发。也就是会反复发作。小学、中学、大学,以至毕业后都有可能再次发作。二是高致残。主要指的是会造成精神能力的缺陷 ,比如认知损害、注意力和专注能力下降等,无法继续学业。三是高自杀 。
) I Y* n* o5 }! L0 B1 }* [; f出现情感障碍的青少年会有一些环境的危险因素:原生态家庭中,父母陪伴过少,隔代抚养,情感忽视;家庭离异或者存在家庭暴力、校园霸凌;或者父母管教严厉,对孩子要求过高等。
; x2 k: l( I% p; V- D! c/ S* |" 作为疾病,抑郁症是有发病过程的,这也就是说,所有孩子在疾病加重之前都是有迹象的。" 胡少华列举了一些情况:厌学、社交减少、过度沉溺于网络、性格改变、生活方式改变,比如失眠、熬夜、生物钟紊乱、饮食紊乱、肥胖或消瘦等," 拿睡眠来说,青少年很少出现原发性睡眠障碍,多是压力或情绪问题继发性的。有些孩子沉迷网络其实不是网络依赖,是因为抑郁状态下,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通过网络消磨时间。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动机识别非常关键,否则会引起新的亲子关系矛盾 "
6 P* G3 o7 R, q3 W: \% H在媒体的报道中,胡鑫宇曾在一些本子上写下内心的苦闷。' i S3 C' S: i4 I
" 这像是一种内心独白,他是用最原始的办法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想法,但仅仅内心记录,其实是无法排解严重的抑郁情绪。"! E( w9 d" d8 |1 s @* S
达不到父亲的期待* F: e/ Z0 o9 c( `4 _
孩子总是被否定
1 D% i1 q4 C) u2 月 2 日当天,胡少华接诊了一位初中生患者,对方已经在他这里随访了四年,最开始是抑郁状态,后来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还曾为此休学。0 ^( |. g$ y! y8 X! g
这个孩子家境不错,父亲经营生意,母亲是全职太太。
( r6 I8 o4 P1 n" 孩子父亲比较强势,对孩子期望也比较大,希望他未来承继自己的企业,所以要求比较高。但孩子的性格更像妈妈,内向,温和。"# c) g+ T' x" O: K5 X. X1 @( {! Z% d
胡少华说孩子的成绩尚可,却一直达不到父亲的要求,总是被否定," 妈妈其实对他很关心,但因为日常就是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为他的学习做服务,所以,他从妈妈那里感觉到的也是压力。"$ }+ {* }2 X( I; n, d( y( d- o) Q
渐渐地,孩子出现厌学,害怕考试,焦虑,最后发展到用工具划伤自己,做出一些非自杀的自残行为。- t4 ^& Y, P7 V+ O2 O. G+ b, t
" 我们为他做了家庭治疗,让他的父母都参与进来,两人也比较配合,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陪伴增多,治疗一段时间后,孩子情况好转了很多。"( _5 b+ ^" Y' n$ o& l
随后,孩子父母决定停止治疗,没想到,不久之后,孩子情况出现恶化:易怒,贪吃,体重猛增四五十斤,还有短暂的兴奋。 出现了狂躁,最终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 H3 c" p5 K6 V) V+ K
" 一年前,再次恢复治疗,状态慢慢好转,也重新回归校园。" 胡少华说," 这个孩子的父亲其实一直在给他规划他的未来,从希望他继承企业,到希望他考公务员,但这些都是孩子不喜欢的,他的爱好和兴趣是艺术类的。"
5 u" p) V; |+ |胡少华非常感概,类似的父母在门诊中并不少见," 我经常给一些父母建议,要了解各个阶段的孩子的状态,扮演合格的父母角色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没有陪伴就没教育。除此之外,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还要培养他们试错的勇气,让孩子不要害怕失败。"- F7 F. M% D7 l! X: U7 [4 r5 X4 p
不要只关注成绩,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也是胡少华在门诊中,和家长交流时,提及最多的一句话。" 陪伴孩子时,要有多元化话题。同时,要给孩子情感安慰和支持,培养共情能力,让他们学会主动寻求帮助,排解问题。这样,当他们心理出现问题时,才不会滑向极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