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5 [/ O& w* `% G( V 一天净赚两个“小目标”是什么感觉?特斯拉能给你答案。8 _0 K' Y! A9 I* Y
兔年春节期间,特斯拉交出2022年财报。不难发现,这又是其赚的“盆满钵满”的一年。+ Y" a* F6 L2 D9 V2 e M( ^0 K
净利润直接翻了一番还多,达1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55亿元),平均日赚2.3亿元。不仅稳坐全球最赚钱新能源车企宝座,每天两个“小目标”还多的净利润更让不少还在挣扎于减少亏损的电动车企望洋兴叹。
|6 s6 C) J. t/ } 18 {/ T' m3 T* o' G, D
业绩全面飘红 特斯拉收获梦幻般的一年. e7 v7 O) N$ Q( I+ s: E u
2022年的特斯拉可谓是营收、利润、销量等领域全面飘红。一起来看其2022年全年的关键数据:
( x6 A2 e7 G' N# p2 l 总收入达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7 Y3 H! b! a1 y/ ]5 @
营业利润为137亿美元,营业利润率为16.8%;% q3 `0 h8 e& m0 @2 o% k
净利润同比翻了一倍多,达到126亿美元;9 G* @ J6 H1 c7 ?- W8 D4 H! }
营运现金流为14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76亿美元;
! k3 C+ ]( X) `, ^ 储能业务装机量达6.5千兆瓦时,同比去年增长64%;
+ N: g+ E- _) `# T% a6 o 创造131万辆的特斯拉电动车交付新纪录;& }9 i) D: c% r% y7 a
在研发和其他重要投入上,支出71.97亿美元。. W( ]2 g' }1 `/ ]" P$ o/ g
中国大陆第10000个超级充电桩建设落成,全球范围内已建设开放超42000个超级充电桩。
4 {0 |& D# |6 H; t2 Y: W1 _0 N6 W ……
9 [3 q7 o( j( f4 F" e 特斯拉指出,2022年第四季度又是一个打破纪录的季度,2022年也是创造纪录的一年。最后一个季度中,特斯拉实现了有史以来单季度最高营业收入、最高营业利润和最高净利润。2022全年,特斯拉总收入同比增长51%,达到815亿美元;GAAP净利润同比翻了一倍多,达到126亿美元。/ l- i* k+ T1 X& x- H! C+ M
用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话来说就是,2022年,对于特斯拉是梦幻般的一年。
3 K+ R. R' L4 U, p1 h 超出预期的2022年四季度与全年财报,让投资者们重拾信心。在特斯拉公布财报后,其股价迎来高峰。) q( h6 I6 Y q0 z- D3 r
1月27日,特斯拉收盘股价177.90美元,涨11%;当天市值上涨约5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3800亿。财报公布的当周,特斯拉股价累计大涨33%,为2013年5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而在此次公布财报之前,特斯拉的股价一直在走下行通道。2022年,特斯拉的股票市值缩水了约65%。# ?( F: S5 U$ A$ G7 x; U
27 @) { e# w% |' D$ K6 f
盈利暴涨所为几何?9 b* _2 B( T, k3 j8 P9 G6 p
5 z; X' ?! i) f- f- T/ m9 { “特斯拉2020年全球销量达到50万辆即开始盈利,2022年虽然没能实现150万辆的目标,但规模效应已经非常显著了。”电车人产业平台创始人马前程对记者表示,特斯拉盈利暴涨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特斯拉95%的销量是靠两款同平台车型Y/3实现的,据说这两款车共享75%的零部件,成本优势非常突出。
# H7 E& c- ?- K% ^2 W 马斯克也把制造能力视为特斯拉最核心竞争力之一。他在财报电话会上指出:“我几年前就说过,我认为,特斯拉真正的竞争优势,目前为止其他公司最难复制的,就在于特斯拉在生产制造方面极为出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如果你有这个先进的生产工具,你可以把它应用在许多事情上,而我们现在正把它应用于电池电芯的生产。”8 T [7 K- `3 x
同时,特斯拉在技术研发和整车制造等创新领域的投入遥遥领先,单车研发费用约为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而这一投入已经有了显著回报,极大程度降低制造与运营成本。
! G4 U9 P" P' B; V& j+ ^# S 对此,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指出,特斯拉一方面主要靠技术创新对整车生产及零部件进行了降本,比如一体化压铸生产降本、轻量化降本、电池系统及其管理降本、低能耗降电池成本等;另一方面又主要靠技术创新给车辆增加了包括智能驾驶等在内的诸多新功能、新性能,也就在总体上形成了很高的性价比和充足的降价空间。
( u; O0 o5 x2 q* e4 K( F" k' `7 w! e; f2 ^ 曹广平同时认为,虽然特斯拉的盈利模式中也有一部分补贴以及碳交易等方面的收入,但这并不是特斯拉盈利的主要原因和内在的驱动力所在。1 c! M& n! R' l
特斯拉方面表示,要成为数百万辆级别的电动车制造商,提升产品的可负担性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在2017年至2022年间,特斯拉电动车平均售价已减半,但特斯拉的营运利润率持续提升,同期表现从大约-14%提高到17%。营运利润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引入更低成本车型、增建更高效的本土化工厂、降低车辆成本和经营杠杆等因素。! ]8 Q9 E- E# B6 W& S# C! n5 M
“除了车辆本身过硬的实力外,特斯拉品牌的号召力与马斯克本人的影响力也是特斯拉高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特别强调。
0 q. |, s; o% { e% y5 H 确实,特斯拉虽然不打广告,但马斯克本人就是“最好”的广告。马斯克也善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收购推特就是一种扩大影响力的方式。马斯克表示,在推特上他已经拥有一亿两千七百万的粉丝,这个数字仍然在非常快速地增长。" I: T7 n- A; p7 v0 G
“我认为推特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推动特斯拉的需求。”他说。
' ?+ U$ e6 U! Y 3
) @, W5 A$ x5 k1 G" n' g 2023年还能赚吗?
: S# h7 X& L8 @6 D9 x8 j9 T 5 k6 y! d8 b& M: j: O
面对2023年的发展,特斯拉给出了180万辆的交付目标。上海超级工厂作为“全球出口中心”持续供应亚太、欧洲等地区;柏林、德州超级工厂单周产量已突破3000辆;特斯拉将投资36亿美元扩建内华达超级工厂,包括产能100GWh的4680电池工厂,以及首个高产能电动商用卡车Semi制造工厂。4 q+ J J q4 l1 H0 l. t1 n
今年1月以来,特斯拉在中国、美国、欧洲等地进行了降价促销,效果非常明显。“1月份,我们已经看到了比历史上都更强劲的订单情况,订单速度几乎是生产速度的两倍。”马斯克说。$ ?) L0 l# C- I$ ], H
作为汽车消费大国,中国也是特斯拉的主要市场,想要完成2023年销量目标就必须在中国市场表现良好。CMBI的数据显示,1月9日至1月15日期间,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均销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了76%,达到12654辆。8 x5 |0 p, X$ a& ~
“特斯拉2023年目标是180万辆,增长37%,基本是行业平均水平,这个目标与比亚迪相比显得保守。”马前程说,这主要是目前其主销车型的市场定位和价位水平决定的,如果要进一步扩大市场,特斯拉必须推出更适合中国、更加大众化、更加实用性的车型才有可能,否则将面临中国车企的强力挑战。6 T b! C) g4 \ Z/ X
而在郑赟看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还会持续走强,在产品上可以更加本地化,推动销量锦上添花,“2023年特斯拉整体销量跑赢市场完全没有问题。”
0 a, ?4 T) u/ E4 l: ^ 曹广平认为,2022年特斯拉保持了高利润和高销量,2023年也有能力进行大幅度降价和吸引大量订单。后续在技术层面,特斯拉会有4680电池以及诸多新平台上的新技术要推出,智能驾驶的技术也会更多地在中国市场落地。在产品层面上,也会推出新的乘用车和皮卡车型,所以他预计,2023年特斯拉会继续抢占电车甚至中低端电车的市场份额,并且吸引很多原来油车的潜客来购买电车。
) c" _8 K5 j, E& y4 F h “可以说,特斯拉基本不太会受补贴退坡的影响,其技术节奏、产品节奏、市场节奏,更加成熟。如无特殊的情况或政策变化,一季度乃至全年的销量目标已经基本能够锁定。”曹广平说。
2 |+ C7 E. I1 S: ]) D$ r* B) z 4
/ z+ V& P/ I: y- W8 o 中国车企将成为强劲对手?% t: d- y/ P* M# D6 A( B
) G Z# Y+ T+ q6 `6 w& w “我们对中国的汽车公司非常尊重,他们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而中国市场的竞争是最激烈的,他们工作最努力,也最聪明。我们非常尊重正在和我们竞争的中国汽车公司。如果让我猜,可能某家来自中国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特斯拉之后的第二名。”在特斯拉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谈到了对中国车企的看法。
1 ^4 J; W6 h L/ g% u 诚然,进入电动车时代,中国车企实现换道超车,发展速度在不断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在2022年12月的渗透率已达到51.0%,而豪华车为22.8%,主流合资品牌仅为4.9%。
- s8 x$ A0 X. S. Q 马前程表示,特斯拉是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开拓者,目前看,商业模式已基本成型,这会对燃油汽车时代的商业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对于其在围绕纯电动路线的极致单品战略、超大规模制造、直营销售模式、能源补充网络、生态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中国车企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借鉴和参考。: x9 ^' `) R( k) @ _* U# l
“中外电动车必有一战,电车和油车也必有一战。”曹广平认为,中国的电动车企业应该深入剖析特斯拉的成功案例,改变“过度依赖补贴、政策、融资”的战略打法,通过技术创新打出自己车型上差异化的技术和功能。比如,中国纯电动车企一方面可以补建自己混动车型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在纯电动车型上,开发电车独有的、不同于油车的新性能和新功能。
* ]0 y3 N7 @7 K5 f4 X. e3 Y! |$ N “中国市场体量很大,所以特斯拉仍然会增长,但不会像前两年增长率这么快。因为中国电动车品牌如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迅速成长。与特斯拉比起来,自主电动车在部分性能上也有优势甚至有了超越。”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
9 f0 a1 s$ K& X; W$ P$ a& Y 他同样认为,特斯拉身上有诸多国内车企需要学习的地方。一是加强品牌影响力,增强用户粘性;二是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打造企业竞争力的护城河;三是加速国际化发展,推动中国电动车产品和技术走向世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