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焦点访谈:总书记的牵挂 山村变 天地宽)
$ d4 b# T1 S [: S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继续聚焦“总书记的牵挂”。今天我们去探访的是甘肃深山沟壑里的两个小村庄。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苦瘠甲于天下”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吃水难、行路难的困苦几乎遍及这里的每个贫困村庄。那一年,总书记给村民们带了年货。他对干部群众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焦点访谈》记者曾经两次探访这两个村庄,目睹了这里的人们一步一步从外到内的变化。. J3 Z3 X" `& L4 t" u. Q% G7 Q
?- ]# l z x/ X5 p6 F
1 u9 x6 P' J* h
从甘肃省会兰州出发向南,约一小时就能抵达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春节前后,村里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去年刚刚完成的村庄风貌改造,让布楞沟村更添了几分古朴韵味。
0 W" B, v( z9 M5 U1 l& x5 a; J
8 v) I1 }- M8 _9 x$ A/ j$ ]3 h: y6 O Z马麦志是记者每隔几年都会来拜访的老朋友。
+ k. P( W2 S- c# s1 j$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翻山越岭,来到海拔1900多米的布楞沟村。马麦志就是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走访过的农户。那时候的布楞沟村是东乡县最穷的地方——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群众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9 ?5 r+ |6 O k& Z# j
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这是总书记对布楞沟村发展的嘱托。
; \6 t% k6 b7 `, k; v. Y2019年是总书记到访布楞沟村后的第六年,马麦志已经觉得自己的村庄好得不得了。. M B2 H! K3 C7 y j9 C0 a/ u
他对记者说:“现在水有了,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总书记的嘱托也实现了。”
9 q3 G/ R5 I1 H K/ v0 Q/ k+ l* c1 H. e) { I1 k9 Q2 P% L3 a
又是四年过去,马麦志的生活又有什么新变化呢?
# C! w5 E J* g" `2 g马麦志说:“比以前交通方便得很,公交车也通上了,去达坂镇也方便了。”+ ^: W2 c9 {* N* p$ M
一个多月前,布楞沟村刚刚通了天然气,马麦志正准备到别人家里去看看。$ f4 b; b6 ~$ J5 \/ l& ~! ^
这户人家养了很多花,这在过去的布楞沟村可是很少见。7 _& |" y V; p4 i% s0 N
听说马麦志是来看天然气的,马一代来立刻炫耀起自己新买的燃气炉。马一代来家清洁的天然气,马麦志很动心,他决定年后就把燃气炉也置办上。" f; j4 O8 k' f7 |" G7 W
8 I! V* V2 b' q* u8 C
村里年年都有新变化,可现在的变化和过去又有所不同。0 [# ~8 [& G$ E% H- V' G5 ?7 x
马麦志说:“不认识的会说,这不是布楞沟的娃娃,这是县城的娃娃。现在的娃娃都上学,普通话都会写,他们口才也都很好,变化大得很。”
4 G2 }7 b7 P8 z5 r每次有媒体来,马麦志总要带着记者去他的老屋转转。1 I/ }. M7 } T9 `# c$ |
5 J6 e- M e* n8 }. b3 t
老屋现在已经变成了村史馆,满墙的照片都是曾经的回忆。" G4 e4 I: J8 d2 c U* f y a t0 b
: x9 A7 p. Y$ _1 g+ w* |2 Q
不怪马麦志一时凌乱,因为折红二级公路原本就是悬空飞架而来,一桥飞架南北,将这个曾经遥远闭塞的小村庄一下子拉进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8 [' d3 S. g6 J& F: K马麦志的大儿子马有苏今年元旦前刚刚买了小轿车,热乎劲还不到两个月。每天,他都会沿着新修的折红公路送弟弟马建忠到东乡经济开发区去上班。
, a& K% j. ~& R' x4 b @4 J马建忠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现在正是实习期。
5 ?9 `2 m; I0 S1 s) }东乡经济开发区是专门以解决就业为目的的工业园区。目前这里有50家企业,吸纳了附近的9700名东乡群众在此就业。8 {& w6 f0 W. t1 y# b+ Z
' F8 t* e3 K% e% M8 n
作为大学生,马建忠实习期拿到了3000元的工资,这让他非常满意,工作得也很起劲。
. U0 v+ u* b& _( x& \十年前,总书记给正在上初中的他送了一个书包、一盒文具和一本词典。他的人生从此改变。
' a" [, R- R5 L: O$ g9 }
: n& A; A6 V5 c) r' F$ q" \" T马建忠说:“以前像我哥那样就早早出去打工了,总书记来过之后,把我爸爸妈妈那种思想改变了一下,支持我们读书。”1 l) B; I% ^2 s4 O# \, Q7 }7 [
春节过后,布楞沟村还有20个村民也要和马建忠一样到经济开发区来工作。而在开发区的另一端,一条联通省城的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
7 t" k* N3 \4 a' v) s村里的年轻人正憧憬着崭新的未来,留在村里,也有很好的工作;去往都市兰州,路程也不过个把小时。城市与乡村,界限已经模糊。他们的人生就像这条劈山而来的公路,通畅便捷、没有阻碍。( ~4 d' n% [# C/ T3 ^
, g5 f. y( p& j; ^+ d6 }% g& C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还去了定西市的元古堆村考察调研,在老党员马岗老人的家里,他接过了马岗老人的孙子马海龙递过来的一瓢水。看着这个破破烂烂的深度贫困村,他嘱咐干部群众,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6 r6 C- _/ s. u1 ~
/ a. G! J9 b% q. C$ I4 I0 p# m
郭连兵是元古堆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2013年,总书记来到这个村时,郭连兵因为中药当归卖得好,是村子里少数日子过得不错的,村干部向总书记介绍了他。
3 T/ \4 {' l& H* c几个月后,定西市里要选派一批有致富愿望的青年到福建农村培训,郭连兵被选上了。
3 T$ q2 y" v8 a1 o* q G! X
) R3 @/ \- ~, g* d1 P" t在这次培训即将结束时,2013年4月18日,郭连兵写下了入党申请书。1 M- @3 w1 R, x5 P9 P0 G
% K6 u- z5 y2 n# |: ~% U; S回村后,郭连兵申请了村委会的公益岗位,开始边学边干。后来,村委会换届选举,郭连兵当选了村主任。* f3 d$ S* i6 m( x1 m0 v) W' D# u* M
2020年,记者也曾来到这个村庄采访。当时的元古堆村已经脱贫,郭连兵正带着村干部努力摸索乡村振兴的路径。2 ^8 y8 v/ x' g' O
. |2 Q7 P" m" o% M5 Z那一年,村民曾玉成刚刚承包了40亩地种百合。! f! S5 z7 c. g& x4 _
2023年春节前,记者再次来到元古堆。看到曾玉成的家里新买了一辆汽油车、一辆电动车。堂屋里安上了天花板,院子里搭上了阳光棚。6 @& l0 k4 q% S
$ X# g) ^0 ~7 \ L5 z, z5 U- S( u
( [ l' }9 ~; h% K4 _6 I8 T( q( n今天的远古堆村已经看不出当年“苦瘠甲于天下”的困顿模样。他们立足本地优势,大力推广中草药种植和旅游业发展,克服困难,坚持建设,发展的步子始终未停。今年春节,游客回升,元古堆村各项设施均已就绪,一台“土味”联欢会更是掀起快乐高潮。
( l8 f9 I; V1 j; H9 k' f; q% ]2 r: i! u6 I; M& ~
5 e4 F6 Z1 U) s* m
" |2 z9 p& X6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