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 " 翁城日记 ",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h5 a7 g& I+ C4 j- K1 a, }- X% L
4 W% g: j& R' s) T3 |, `
: y/ i, K) I% G2 K* @5 V# M8 u! c0 w( j
2023 年 1 月 2 日 星期一 广州, R3 t6 i: T" J' z0 A- B! i
元旦的晚上,按照惯例,还是去了附近的学而优书店看看书。翻得多,买的少。最后挑的是一本高世明的《后万隆》。这本书讲述了中国美术学院策展团队——主要以许江、高世明为代表——的重要策展个案。颇有意思。3 E% n- |& [; w) z! B" x4 @
现在搞艺术,不是容易了,而是更难了,艺术家的野心,不是减弱了,而是更加膨胀了,艺术家朝着一个制造历史、形塑思想史、创造政治历程的这么一个方向在前进。是的,它更难了,对艺术家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艺术,正进化为一个超级边缘的中心学科。故,我们在观看艺术问题的时候,目光一定要是开放的,一定要是抽象的,当然,也必须兼具整理具体而微的现实颗粒的能力,以及超越性思维。" F0 {# S& J( T' \/ @, _
读着读着,发现了自己的照片也在书里,算一小意外。从 2001 年开始,便从事文化艺术的采访,一直到 2013 年,这段时间,广州、广东、中国的艺术界发生了很多重要事件,做了很多重要展览,自己基本是亲历的采访者。看到自己的照片,慨叹白驹过隙,痛感语境不再。& V' ~. e( V+ j6 Q0 E$ C3 w" w
买这本书,纯粹是为了对我们在翁城的艺术行动作一个思考、一个碰撞,乃至一个磨合,所谓 " 切磨箴规 ",我觉得是有价值的,我们需要一块磨刀石,来把自己的刀,磨得更锋利。; H# q2 p4 f- h3 n9 y
我们确实希望把很好的东西引进到翁城,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场域,它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不仅是一个社交空间,它应该通过我们的策展,成为一个具有坚定针对性的意义空间。而且,其意义跟宏大主题有关,它的落脚点可以非常细微,但是,它背后的逻辑要严密,它的主题必然要宏大。- C" Y: G$ X& Q, A6 u( C, B* @
这本书,主要围绕西方和东方的二元对立进行论述。其实,百年来,我们受到的严重困扰,无非就是怎么样处理四个字的关系——古、今、中、西。至今无果。如何在翁城行动中引入这样的思考,并通过艺术实践加以回答?我觉得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理论问题。3 T4 d- A l: K6 \9 W9 n
7 I, U' @) Y2 f. {5 g- |) _: V& m. I& a: I
+ Q) Y y8 ?- B8 l( n来源 | 金羊网( V( w- x: \- c ?7 H% N! _
责编 | 刘以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