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J. i( j! T3 O 华夏时报报 记者王敬 葛爱峰 西双版纳、昆明摄影报道6 n% n* I0 I" a. U) T
“12月7号当晚,星光夜市就不再查验核酸了,我还记得当天的人气格外的旺。”12月14日晚上8点,在星光夜市门口,《华夏时报》记者遇到了在西双版纳旅居了一段时间的旅拍摄影师小昊。
8 @3 d5 d B" f 12月7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新十条”发布,紧接着在12月9日,文旅部对相关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再次进行调整更新:取消落地检,旅游景区和娱乐场所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健康码。随后12月13日,行程码正式下线。对于经历漫长寒冬的旅游行业来说,连续释放的政策利好是行业内期盼已久的“放开”。但随着近期国内疫情的爆发,旅游行业的彻底复苏似乎还要来得再晚一些。; M. p" Z# ^; O& N
“在防疫政策调整初期,我感觉西双版纳的客流量增多了两天,但之后这么长时间都并未迎来高峰。”小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冬天与去年冬天以及今年夏天相比,人可少太多了。”
3 z* i7 Y: M" `& b. E0 g 《华夏时报》记者在12月14日至12月19日期间实地走访了西双版纳、昆明多个热门旅游景点,探访了西双版纳、昆明旅游市场恢复以及景区现场客流、消费等情况。从走访情况来看,两地客流复苏情况不明显,昆明街头尤其冷清,两地热门景区的客流量和旅游消费情况较疫情前仍有很大差距,也有两地当地居民表示近期客流量甚至不如以前。
6 m0 |& n/ p8 F2 [ 此外,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大理在最近几天遭遇大面积客房退单,春节期间客房预定量从原来的百分之七八十下降到不足30%。1 K, t& F$ E+ W2 J
对于近期大理遭遇大面积客房退单及西双版纳旅游业并未迎来短期复苏,财经作家、新闻时评人高承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各地疫情都处于爬峰阶段,减少旅游出行是理性的决策。”% n( x1 N2 P* M3 R) j6 t9 m
多位受访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十条”的发布或将成为旅游市场三年以来最重要的转折点。但预计旅游市场活跃程度在今年的元旦和春节期间较难恢复,仍需3到6个月的过渡期。
_. |5 f0 O6 D9 q! z) w0 V 西双版纳旺季不旺0 q1 Y. _5 f* c7 T. M+ A6 E1 [' m
“每年夏天、冬天,告庄街头都是‘三步一哈尼,五步一傣妹’。星光夜市更是全国著名的网红打卡地,除了吸引各地普通游客,还吸引了多个社交平台的网红、博主;来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来旅拍的甚至每天数以万计,一个摄影师拍一趟就拍五、六个人,根本不会出现一对一服务还拉不到单的情况。”12月15日晚9点30分,旅居的小昊在星光夜市门口回忆着这里的昔日光景,并向《华夏记者》表示:“你之前没来过,感觉看着人好像不少,但实际和真正人多的时候差远了!” 5 s+ e0 X* I+ Q* k2 z3 F) G
星光夜市入口
, u% u$ A/ P8 V% E. m赶摆街西区入口1 \, @- L9 Q3 n0 A/ R9 q8 n: D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凭借着超高颜值的夜景、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汇集东南亚各国的美食、特产等亮点,告庄西双景的晚上一直热闹非凡,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旅拍店铺,而星光夜市、赶摆街和河边夜市更是熙熙攘攘。5 |6 R5 g4 S# U+ q/ X
在告庄西双景景区附近接客的阳光出行网约车司机小岩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感觉在跨省旅游管理政策优化后,西双版纳客流量和之前差不多,没有感觉到增多。“我加的两个车队(微信)群共有七、八百个司机,没听说有多少被感染的情况。但游客可能在‘放开’后有害怕(感染)的心理吧。”小岩说。
) u! e6 `) \1 s8 S1 U “这边消费便宜,冬天气温又舒服。每年除了学生放寒暑假时客流量明显增多,还有很多东北人或者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来的人冬天到西双版纳旅居,他们10月份来,第二年2月走。”小岩说,“不过今年冬天感觉稍微少了一点。像告庄星光夜市里的小摊位80%都是来旅居的东北人开的,今年总能看到空出的摊位。”
* y1 x& y8 P1 D! g! R 从旅居市场来看,《华夏时报》记者在西双版纳了解到,在景洪市花七八十万就能买到品质很高的小区房。“‘有钱的去三亚,没钱的去版纳’,版纳可以说是工薪层旅居度假的天堂,比较好的一线江景房一室一厅的月租金不超过2000元,各种养老公寓、傣族村寨也应有尽有,月房租从600元至1500元,有的还提供一日三餐。”小昊说。
9 G0 n2 ^! h* @' ]% D 与夜间人来人往的热闹不同,上午的告庄西双景冷清一片。花小猪打车网约车司机白师傅是西双版纳哈尼族土著居民,12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在与白师傅闲聊时了解到,每年的7、8月都是西双版纳的旅游旺季,尤其是今年夏天,西双版纳迎接了大量游客。“如果没有疫情,现在这个季节的人也很多的。”白师傅说。
5 m9 |8 U8 Z- o8 z “去不了东南亚,就去西双版纳”,《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出境游受限,东南亚风情特色是西双版纳自2021年起成为爆款和顶流旅游地的原因之一。那么,当出境游在未来不受限时,西双版纳等“替代性”旅游点对游客的吸引力是否将发生变化?4 [) @- c \, z U5 v
对此,红椒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为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是消费升级的重大需求之一。由于疫情原因,在过去三年境外游几乎没法成行,但是积聚的需求转化到了我国国内景点,例如西双版纳等。" A g5 T5 X# |. F& O; i* i& u" w9 U
恢复开放,景区人气提升不明显
* V+ \; m5 w6 z4 ] 12月15日下午四时,《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勐腊县勐仑镇213国道、距离景洪市市区60公里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这里是西双版纳唯一的5A级景区。景区门口,记者看到几位结束游玩的游客正从景区走出来,再顺着悬挂红灯笼的白色大门稍稍抬头便能看到门口“国家5A级景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欢迎您”的提示语。
$ L$ ^3 }& \9 b( I# w J) G 刚从植物园里出来的两位游客告诉记者,“人很少”。而此时大门外已少有游客进入,四个检票口也仅有一个开放,此前因疫情防控留下的一米安全线还似从前般静静留在原地。: f) A* W* I7 n5 @: U
景区工作人员指着园区进门处停泊的电瓶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由于园区面积较大,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乘坐电瓶车游园。“电瓶车都是流动的,游客乘坐电瓶车到达一个景点,游览完后再到乘车点等待乘坐电瓶车,再到下一个景点。”景区工作人员坦言,“最近没感觉到人气增加了,入园人数不多。以前是人等车,现在是车等人。
8 Z4 ]" X! _' D; i9 Q' g* F( f3 |: r5 x3 H: v
12月16日,记者来到西双版纳热门拍照打卡地曼听公园(曼听御花园)。曼听公园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入园不需要核酸检测等要求,便捷度增加了。尽管人气有所提升,但远不及疫情前的热度。
! L6 f( p b, w8 s4 I k# f4 Y 当地一位导游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防疫政策调整初期,其所在的旅行社的线上咨询量有所增多,但目前游客整体还持观望情绪。
9 |- U# f/ v/ Y4 `& c6 F$ H. n 近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发布的《政策促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报告(2022)》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已经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46%和40%,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有望进入上升通道。
" B' N9 c, T# Q# V; r 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0.94亿,比上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其中,分季度看,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8.30亿,同比下降19.0%;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25亿,同比下降26.2%;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6.39亿,同比下降21.9%。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2 V- l6 N& V) f/ c8 y/ t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旅游业繁荣兴盛需要有安全稳定的出游环境。优化防控“新十条”,防控更加科学、精准,进一步消除了国民出行顾虑,提高了国民出游意愿,释放了人员流动性,激发出旅游市场活力和潜力,这对于高度依赖人员流动和接触式消费的旅游业无疑是重大利好,有利于进一步提振行业信心,增加旅游市场复苏动力,推动旅游业全面复苏。( H y& {, e- u) a
他建议,疫情新常态下,各地要抓住发展机遇,根据本地旅游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指导本地旅游业态稳步复工、有序开放,努力做到疫情防控、景区发展、群众可游、安全规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着手,优化供给,刺激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稳健复苏。: y+ ?% O; U, t
大理遭遇大面积客房退单
4 y5 S" L# L% F# `$ Q 12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搭乘从西双版纳发车、直达的高铁前往昆明,发现当天该车次客座率仅约三分之一。12月17日到19日,记者在实地走访昆明市中心街头及昆明老街、南屏步行街、南强街和翠湖公园等旅游、消费景区时看到行人屈指可数,几个商业街区有大量店铺、餐厅处于关门歇业状态。/ p7 W7 S* |( `3 D: I$ B4 @) K' N
与家人来云南旅游(7.570, 0.17, 2.30%)、选择从昆明中转的小小(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本来是选择从昆明中转回家,想停留一两天顺便在昆明玩玩。没想到大街上空荡荡的,在从车站接我们的网约车司机告诉我们最近昆明(新冠)感染的情况很严重后,我们也放弃了之前指定的出游计划,选择待在酒店。”7 {) `4 ]5 J8 F7 r& k( V8 o
“没想到,待在酒店也不安全。”小小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第二天我们给前台打电话希望酒店把前一天的垃圾清理一下,前台工作人员表示整个酒店只剩一位客房服务人员健康在岗,其他打扫整理的阿姨们都‘生病’了。”& s8 p/ H( E" w# _
12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大理在最近几天遭遇大面积客房退单,春节期间客房预定量从原来的百分之七八十下降到不足30%。
0 U) H: Q/ l& r- }! J. j 方融科技高级工程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向《华夏时报》记者分享了他接触到的酒店的情况: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旅游业大幅锐减,几乎没有游客出行入住酒店。相反的,目前入住酒店的客人大多数都是阳性感染者,为了防止传染家人而入住酒店。有一些核酸阳性并且有告知酒店,但还有更多的客人可能就是抗原检测阳性,没有告知酒店,同时还是在自由活动。由于规定不能查验核酸,所以酒店人员无法知道情况。这造成了酒店人员大面积出现阳性,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难以保证。“上海某酒店已经是所有员工阳性一遍再回来上班了。因此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本来想住酒店的游客,因为畏惧阳性,更不敢入住酒店。”周迪表示。$ ^: @- @% s& Q# g5 c( b
周迪认为,这种情况至少还要持续几个月,等到这波疫情过去后才能逐渐恢复。“对于酒旅行业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 l F2 B2 i+ E6 V7 n3 G' b “但是从更长远的考虑,毕竟大局已定,这个大方向是有利于旅游业的复苏的。不过,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的收入和出行的信心都需要恢复的过程,这也意味着中长线的产品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反弹;从供给端来看,疫情之下,企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人才的短缺,经营的恢复也需要逐步恢复的过程;从投资层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投资者对于旅游业的投资还是会持谨慎态度。”周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可以说,旅游业各个层面可能都存在一些疑虑,还是需要慢慢适应的过程。按照加拿大旅游局预测,加拿大的旅游消费开支将在2024年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考虑到通胀因素,实际旅游消费支出需等到2026年才能完全回到疫前水平。这也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4 V% L- f( A/ s1 c) r' w
随着“新十条”的落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了旅游促进措施。高承远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不可否认,旅游业即将迎来复苏机会。预计明年三月之后,旅游市场会随着疫情尾声逆方向提升。他预测,明年国庆期间,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6 T$ m5 G2 N% ^ 刘为龙认为,疫情放开后,经过3到6个月过渡后,社会生活秩序正常后旅游业会迎来大发展,不仅仅是出境游还是国内游,会利好整个旅游业,包括航空、酒店、景区、餐饮等。" d- G0 X6 e5 P. `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b; S8 |" v7 L
/ q- T0 s& h/ F, @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y% k- n% z7 n. d: E* }* b
* r4 I7 n1 z$ b 责任编辑:韦子蓉
1 q2 s1 s" J6 u3 v* ?& n$ J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